找到相关内容680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禅宗智慧(引言:禅如海)

    智慧的独特性,曾迷倒世人,惑倒世人,乐倒世人,醉倒世人,曾喝醒世人……  走近禅境,就是走近一种独特的智慧。  二  禅如海,指的是禅宗如大海之浩瀚,它所包容的不仅是宗教,不仅是智慧……  中国文化最...心态变化的最大的关结点,在中唐。何以如此,原因甚多,以何解谜,禅宗是其中的一把钥匙。  走向禅境,是穿过宗教走向宗教世界之外的迷境。  士人在唐宋的变化,最美丽的展开,就是艺术,从这一角度看,中国艺术因...

    张法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03064536.html
  • 中国画中优美独特的禅意

    不问四时,以桃杏芙蓉莲花,同人一幅。苏东坡谓“细味摩诘之诗,诗中有画,细观其画,画中有诗”。摩诘为画家开一新境界,后世因而尊之为文人画的开创者。笃信佛学禅理的王维首创了中国山水画中优美独特的“禅境”,...起来了。宋人标出“墨戏”,明人始昌“画禅”。画与禅确乎不可分割,故禅宗兴,绘道昌,禅宗萎缩而画坛冷落。中国画名家无不具禅精神,他们的作品,无不是禅境的示现。因而欣赏画,无异于参禅。没有禅的修为,纵然面对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04767408.html
  • 不了解的佛教艺术

    佛教的多次演变和几路外传中,其宗教的一面获得了多方面的发展。而当它在汉文化的理性思维里羽化出禅宗之时,其哲学的一面重新晶莹呈现。”这种禅境在汉文化中有诸多的体现,尤其园林、山水诗、山水画中的禅境成了...直观,又是一种身历的佛学启迪:山上的白云,什么是其真态,分还是合?林中的青霭,什么是其实存,有还是无?”这不是诗人的追问,而是张法先生的思考,思考这其中的一片禅境……   如果你信仰佛教,那么本书让...

    刘三平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8020695209.html
  • 禅与美

    一部六祖慧能的《坛经》,请她讲解“经文”。这位女画家翻阅后,十分茫然。那位老画家对她说,美就在禅定之中啊!禅境,就是一种艺术境界。那是一种充满静穆、飘逸、朦胧、悠远、含蓄的美!神情、神采、神妙、神气,...

    李哲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73439106.html
  • 明是非

    不参禅的人那里捡来的思维杂絮,织成堂皇的“禅境意象”,对后来学禅者的误导是不容忽视的。  有大德曾谓“不明佛理,往往是瞎磕头,盲烧香”,的确如此。但大德们著文却多是阐明佛理,与谤佛者“针锋相对”的论述...

    演 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83040671.html
  • 不垢不净

    后来从岭外北归时,作〈次韵江晦叔〉诗以自况:“浮云时事改,孤月此心明”,表明政治的构陷打击,无碍自己光风霁月般的生命,颇有寒山“吾心似秋月,碧潭清皎洁”的禅境。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》说他:“有如参禅悟道之...

    依空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31340989.html
  • 无禅茶不香——舒曼《吃茶去》序

    苦心破烦恼。”诗中所得之“道”,就是同诗的“孰知茶道全尔真”句中的“茶道”,是指通过饮茶而悟到的人生之道,是一种最高的境界,这种境界既是唐代诗人所追求的“禅境”,也是中国茶艺美学中所追求的最高境界。 ...

    陈文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15950993.html
  • 圆瑛大师的禅学

    学者“莫不深锥痛刮”。在冶开和尚的指导下,圆瑛大师从树立明心见性的修行目的,进展到通过亲身体验禅境,引发出对一切事物和现象皆圆通无碍的自觉认识。一九〇一年,他曾描述和总结了自己所证禅境及禅学见解: ...千差万别的事物相互融通境界的必备的理论前提。这种从禅境体验中引发出的对自我和外在世界的新理解,日后为圆瑛大师一再强调。一九三五年,天童侍者于《北平佛教会刊》第一年第六期发表《圆瑛大师法语汇录》,指出:“...

    魏道儒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42951325.html
  • 念及上地

    执迷,甚至贪着禅的享受而不肯追求更高的禅境,这时有一种对治的方法叫做“念及上地”,就是时进念及还有更高的境地,努力向前,不让我们因为粗浅的禅悦而不再继续追求更细腻高超的定境。  “念及上地”在禅修上能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14754342.html
  • 佛经翻译讲经中汉化和格义佛教

    “道”以及“佛性”、“自性”、“实相”、“法性”、“法界”等汉译佛经中的多义词和大乘佛教的“不二法门”,把主体与客体混同,本体与心性沟通,真实与禅境等同,以构建自己本派的教义体系。  在佛教的早期传播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24155028.html